主题教育进行时丨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州》
发布时间:2023-07-04 20:00:03
6月29日,工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州》。
学习现场
会议指出,党支部成员围绕一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第一,书中提到福州虽然是省会城市,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没有大型民用机场,不能起降大型飞机,更没有国际航班,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习近平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国家民航局和国家计委提出建设新机场,并很快获得批准。新机场的建设与运营,为福州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第二,书中提到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州任市委书记时,短时间内跑遍了福州的大街小巷和偏远山区。1991年3月,他在调研中发现有66户职工还住在闽江的“连家船”上,38户职工住在堤外“竹架棚”里,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生活7年,他了解中国真实的农村,懂得广大群众的生活疾苦,知道老百姓心里最渴望什么。当天,他就把船民住房难的问题列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10个月后,长期居住在水上“连家船”和岸上“竹架棚”的104户居民乔迁新居的事。第三,书中提到在1992年初,海军某部从宁德搬到福州,同时带来了400多位随军家属安置和子女就学的问题,涉及3个区、30多个部门。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心过问下,一些老大难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历史记录着福州的沧桑巨变,也记录着习近平同志真抓实干、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和精神品质。
通过学习《习近平在福州》这本书,党支部成员深刻认识到:《习近平在福州》一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面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生动实践。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人才选拔,还是作风培养;无论是环境保护,还是资金投入,习近平同志始终本着“想在先、干在前、重实效”的原则,为福州沿着正确方向又快又稳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支部成员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把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日常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