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工学院陈丽娟老师分享《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思政心得
发布时间:2022-01-05 11:23:28
《C语言程序设计》是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引入思政内容,将知识引领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
本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是以“项目分解,任务驱动”的教育理念进行设计。基于 C 语言的基础和传统地位,依托 C 语言各章节的知识体系,重新整合,设置六个教学模块。模块一、二不仅是 C 语言的基础部分,也为其它编程语言课程奠定坚实基础。模块三 :顺序、选择、循环结构和模块四 :数组的算法和函数调用,是考核要点和应用最多的知识点,是 C 语言的重点内容。模块五:指针和结构体以及模块六:文件的输入输出,是 C 语言的特色,也是难点。以下通过其中的几个模块谈谈自己的课程思政心得。
模块一:“初识程序和语言”讲到本课程开发工具的选择从最初 TC2.0 发展到美国微软 VC++6.0 使用,而近 5 年,国内技能大赛官方推广自主研发开发工具,切入思政主题,融合“科技创新,自强不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独立自主精神气质,自强自立,刻苦努力,在专业技术技能上过硬,具备竞争实力,从而在就业面试中脱颖而出。
图1:C语言编译器
模块二:“语法和算法”讲到学生应用开发工具时,通过编写简单的小程序,让刚刚接触程序的学生,融合“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程序结构格式,编码缩进方式。编写程序语句,重点引出,语句结束标志“;”分号的书写,必须规范,必须区分大小写,在实操中,让学生在编码时候,进行中英文切换,程序编译结果不同,一个小小的“ ;”分号,决定着编译运行结果的走向,要么编译通过,要么编译失败。并强调习惯的力量。
图2:简单的小程序
模块三:“程序基本结构”讲到循环结构时,学生需要掌握循环三种语句掌握 while、do…while 和 for 语句异同及其执行流程。求解实际问题案例,编写程序实现求 100 以内自然数之和。用三种循环语句求解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和反复推敲代码的习惯。通过应用循环语句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勇于自我表现的良好素质。
图3:循环结构的例题
模块四:“数组和函数”讲到数组知识点时,通过冒泡法算法进行排序这个例题巩固知识点,在编写代码过程中,采用 for 语句嵌套循环,在讲解 for 语句嵌套关系,配对原则,正确应用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符这些技术技能点的时候,引导学生做一个凡事有条理的人,懂得按照事情的计划和顺序来做,懂得统筹管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融合“务真求实,严谨细致”的思政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要有脚踏实地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具备编程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和反复推敲代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勇于自我表现的良好职业素质。
图4:冒泡法算法例题
身为教师,我们在传授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应树立课程思政观,在实际教学中,立德树人,言传身教,担负起这份育人的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多品质优秀、技术业务过硬的人才。
信息来源:工学院 陈丽娟/文、图 张鹤/编辑 曾越/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