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教师分享《传感器》课程思政体会
发布时间:2022-03-29 13:05:57
       《传感器》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传感技术方面具备较为实用的理论基础,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结构、原理、特性和应用,使学生获得选用、使用传感器的基本技能,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问题。本人通过钻研教材,深度挖掘思政元素,选出与授课内容相匹的思政案例。
在讲授传感器基础时,以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为切入点,将强国、爱国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介绍巨浪-2、东风-41、东风-17、长剑-100等国产新型高精尖武器装备,介绍其性能特点的同时,强调红外成像、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在其中制导、定位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同时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慑战并举的强大战略制衡能力。正是有了这些让敌方胆寒的“重器”,才有今天的安居乐业,为自己生活在国泰民安时代而感到幸运。国泰民安是人们追求幸福、实现一切理想抱负的基础与依靠,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因此要学习专业知识来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
 
课程节选
 
在讲授气敏传感器的时候,需要给学生传递法治、自由理念,这时就以酒精检测仪为切入点,酒精检测仪常用来检测酒驾,“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如果违反了这条法规,人身和驾驶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告诉学生自由的真正内涵是遵法守法,而不是挑战法律法规的出格行为,并强调守法的前提下个人的自由度最大。
而要传递友善理念时,就以各种医疗设备、义肢和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为载体,让学生明白,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老弱病残所经历的身体痛苦、心理孤寂是年轻健康的人无法感知和体会的。以此来唤起学生内心善良的种子,关爱家人、关爱老人,善待同学和身边所有的人。要让这个社会充满爱,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温暖,凭自己现在的能力和精力是做不到的,那怎么才能做到呢?发明更多更实用、更具关爱的设备来帮助更多的人。要发明制作更先进的设备,还是要先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接着转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课堂思政教育是在学生无意识之中接受的,将思政理念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显性学习专业知识,隐性接受思政理念,而教师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育人导向,回归课程之本,达到将知识传输、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信息来源:工学院 唐耕/文、图 张鹤/编辑 曾越/排版
 
闽ICP备07005638号
Copyright © 云顶贵宾会3821(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招生热线:0591-83909908 / 83909902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永泰葛岭学院路1号
邮编:350715